原標題:乘客心臟驟停 地鐵人6分鐘生死救援
6月6日17時許,青島地鐵1號線滄安路站,一名60歲左右的男性乘客進站時突發心臟疾病,倒在了進站樓梯平臺上。在乘客家屬手足無措時,青島地鐵工作人員快速響應,伸出援手,及時救助乘客生命。據介紹,這是地鐵工作人員今年第二次緊急啟用AED(體外除顫儀)救助乘客。
突發
乘客暈倒地鐵人急救
“車站各崗位,A口樓梯平臺有人暈倒,請立即聯動! ”在乘客倒下后,一名地鐵司機、一名地鐵保潔班長先后發現并第一時間聯系了車站控制室,滄安路站值班站長岳士寒接到消息后,立即啟動了應急救援程序,與車站民警快速趕至現場。
當發現乘客面容紫紺、呼吸微弱,岳士寒的第一反應:“不好!可能是突發心臟疾病。 ”他當即詢問乘客隨行家人,乘客家屬反饋乘客有心臟病史,更加印證了他的判斷,也為接下來的應急救助確定了方向。
乘客危在旦夕,岳士寒馬上組織人員搶救并維持現場秩序,一邊準備心肺復蘇,一邊拿取車站配備的AED。岳士寒擔心乘客著涼,脫下外套墊在其身下,并與民警調整乘客姿勢,開放氣道,在17點20分進行第一輪心肺復蘇。
救助
使用AED搶回一命
岳士寒跪在乘客身側,雙肘伸直一次次用力下壓,并時刻關注乘客狀態。17點21分,他發現乘客依然沒有任何反應,果斷在對應位置貼上電極片,啟用AED為乘客進行第一次電擊除顫,并配合開展心肺復蘇和人工呼吸。與此同時,120急救中心電話接通,地鐵其他工作人員通過線上指導參與到救治中。岳士寒又使用AED進行了再次電擊,間隔按壓的操作也沒有停止。
經過3次心肺復蘇、2次電擊過后,17點26分,乘客終于有了呼吸,120醫護人員此時也抵達現場,“接棒”岳士寒,繼續對乘客進行心肺復蘇。一名天使救援志愿者后續趕到也加入到救助隊伍。
在完成初步救治后,乘客被眾人抬出地鐵站,送往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。記者經與醫院急診聯系了解,乘客已轉入ICU繼續治療。
在乘客突發心臟疾病暈厥后,青島地鐵員工、120醫護人員、志愿者三方接力,匯聚成一股合力,在這場“搶救生命接力賽”中,搶抓“黃金四分鐘”,完成了對乘客的初步搶救。
記者了解到,今年29歲的岳士寒曾在2018年和2021年參加過第一響應人救援隊的培訓。 “當時并沒有想太多,乘客突發緊急情況時,及時響應施以援手是每一名青島地鐵人的責任和義務。”事后和同事說起這件事,岳士寒覺得日常培訓和演練非常重要,“面對突發狀況,作為先期處置人員,肯定會有一些緊張,不過有日常的培訓和演練,讓我們在處理這些緊急情況時更加胸有成竹。 ”
保障
3000名地鐵人會用AED
據了解,目前青島地鐵已在線網128座運營車站投放了AED設備,共計111臺,后續計劃逐步配齊全線網車站AED設備,達到“一站一臺,線網全覆蓋”。
體外除顫儀(AED)可以自動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并給予電擊除顫,幫助恢復心律,配合心肺復蘇能夠在最佳搶救時間內提高急救成功率,是心源性猝死現場救生的“救命神器”。
本次對乘客施救的岳士寒,展現出極高的專業素質,遇突發狀況沉著冷靜、處置得當,為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技能保障。這還得益于青島地鐵在配置AED的同時,積極組織人員開展AED設備操作技能培訓和操作資格取證,邀請專業培訓機構,持續開展一線人員AED設備急救技能培訓。目前通過培訓考核人員達3000余人,確保滿足“已配置的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每臺周邊有不少于10名人員接受過使用資質培訓”的要求,保證設備隨時可用、隨時能用,為廣大市民的出行安全保駕護航。
新聞內存
沒呼吸、沒心跳,上AED!
青島地鐵曾上演過生死營救
這不是青島地鐵工作人員第一次使用AED除顫設備救治乘客。1月5日,青島地鐵1號線山里站的一名男乘客突然暈倒并失去意識,地鐵工作人員爭分奪秒,使用AED及時施救,挽回了乘客的生命。這次成功的急救,早報1月7日曾予以報道。
當天中午12點41分31秒,山里站的保潔員在衛生間工作時,發現一名從隔斷里走出來的男乘客突然倒地。保潔員上前簡單詢問,然后迅速跑到站臺叫來了站臺崗工作人員王栩檸。
王栩檸第一時間上前查看并通過手臺通知車控室。得到消息的車控室全員應戰,有的負責拿藥箱,有的撥打急救電話,有的安排調取AED,值班站長郭守花和廳巡崗邵鈺卿則直奔衛生間。
12點43分39秒。 “先生,你能聽到我說話嗎?聽到你動一下手指。 ”郭守花趴在乘客耳邊呼喚道。起初,她的呼喚還能得到乘客手指輕微顫動地回應,然而2分鐘之后,乘客對她的詢問不再有任何回應,只剩下眼皮和喉結輕微地抖動。
12點46分55秒,保安員將AED送到現場。隨后,乘客眼皮和喉結的反應也察覺不到,邵鈺卿側頭趴到乘客身邊,望向他的胸口——感受不到呼吸,胸口沒有任何起伏。
“沒有呼吸,沒有心跳,符合使用條件,上AED!”前一天剛剛參加完“青島應急第一響應人”培訓的邵鈺卿,強迫自己鎮定下來,把培訓的關鍵知識點在腦子里過了一下。
12點50分42秒,邵鈺卿拿起剪刀將乘客衣服剪開,為乘客貼上了AED的電極片。
“請進行心肺復蘇。 ”12點51分55秒,經過短暫的監測,AED發出提示。“提示音剛響,就看到邵鈺卿跪下去開始按壓,反應真的是非常非??? ”郭守花回憶道。
“滴、滴、滴、滴……”隨著提示音,邵鈺卿按照培訓中所學的技術一次次按壓。與此同時,郭守花不斷通過手臺安排尋醫廣播和急救車接應等相關工作。
30次按壓過后,邵鈺卿意識到要做人工呼吸了。為了不耽誤急救效果,邵鈺卿沒來得及拿紗布,直接俯身對著乘客口中送氣。再然后,繼續進行按壓。
因為心肺復蘇及時,取得的效果也非常理想。12點53分25秒,乘客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,隨后胳膊擺動了一下,恢復了呼吸和心跳。
新聞延伸
我市已配置AED超千臺
記者從青島市紅十字會及青島市應急管理局了解到,2018年,我市首次在多個公共場所安裝了60臺AED,并且對AED周邊的公共場所工作人員開展了AED的使用培訓。目前,我市已在機場、鐵路、體育場館、圖書館、地鐵、海水浴場等公共場所陸續投放了超千臺AED,以備救命需要。
“目前基本已經達到在每臺AED的周邊,有不少于10名工作人員掌握AED的使用,能隨時拿出AED來應對突發情況。所以市民遇到此類突發情況,若不掌握AED的使用,可現場呼叫周邊工作人員來協助。”青島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介紹,并且這些工作人員同時也接受過紅十字救護員的培訓。
觀海新聞/青島早報記者 魏鈮邦觀海新聞/青島早報首席記者 孫啟孟通訊員 李競承
[來源:青島早報 編輯:椰子]